近年平民運動風氣大興,比賽有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,只要有一雙跑鞋,一台單車,一件泳褲,就可以讓你變成熱血青年,到處跟人家去瘋比賽。
年初規劃比賽的次數,希望可以控制在12場內就好, 若能配合季節來運動,冬長跑 > 春騎車 > 夏練游 > 秋三鐵,差不多就滿檔了,真要認真面對每一場,在保護自己不受傷又能進步的前提下,也夠自己練到粗飽,還能勉強擠出家庭時間了 (其實是老婆脾氣太好)
目前已經完成的有:
2010/1/31 星期日 2010 臺南古都馬拉松 (3:43)
2010/3/7 星期日 2010 北縣萬金石國際馬拉松 (3:32) - Best
2010/3/28 星期日 北海岸自行車大賽 (MB40-NO.2) - Best
2010/5/1 星期六 TUAA 2010 逐鹿登山王 輪耀巴拉卡 - 準備中
這場之後的下一場變的很難抉擇,比較希望還是自行車賽事(因為我實在不想太早碰水 總覺得游泳就是要夏天才舒服),老實說 三項運動中 練習的有趣度 自行車>跑步>游泳。
騎車 外在環境變化很多,可以遇到很多車友,尬一下, 累了,聊一下,只是前後準備作業時間多了點。
跑步 跑田徑場很有運動員的FU,設定好LAP倒數,每圈準點嗶嗶叫,目標好抓,也很有成就感;LSD 跑河濱,即使一個人,天開地闊也感愉快。
游泳 最大困擾就是"塞車" "前方慢車" "後有快車",人整個浸在水中自閉,是一人世界,此時就是專注在一划手一打水的節奏上,魚式游泳中不斷告訴我,不要信奉肌肉是游泳進步的主因,而是"水感",是吧!為什麼沒有肌肉的小學生或女生游的比我們還快,加上游泳是三項裏面時間投報率最低的一項(對柔軟度已經成型的成年人來說),所以撐到夏天到戶外游泳(不用吸氯氣)+可曬黑黑,還有甚麼比這個更正當呢?若只是關在蒼白的室內泳池裡練習,嗯!需要更多理由。
配合季節的變化與運動項目的轉換,我想這就是以"人"為中心點,而非以"運動項目"為主的運動生活吧?參加健身房會員4年 一開始的樣樣都嘗試沒有設限運動項目 階梯 核心 皮拉提斯 瑜珈 飛輪 槓鈴... ~^^~ 漸漸的選擇跟自己喜愛運動有關的課程 飛輪 槓鈴 瑜珈 在加'上跑步機與重訓為輔, 日復一日之後,最可貴的是養成運動的習慣,還有與自己的身體溝通的能力,讓我可以在健身中心倒閉後,還能憑藉這些習慣與觀念,維持品質還不錯的自主訓練.
,
當然我很敬佩,寒流來還堅持下水的人,大雨還堅持要練跑的人,盛夏正午還再練車的人,通常勝利是屬於這樣的人。顯然我對單項運動登峰造極的追求,不是這麼積極與執著(這算是樣樣通樣樣鬆的典型人物嗎?),總是在"體能與體型"可以均衡俱進達成目標時,就想縮手了,竟然有人不想進步太多?因為我清楚知道60分進步到90分比較容易,要從90分進步到100分這付出的代價(錢與時間次之,可能還有健康)很高(例子太多);偶爾能上台都是體力提升後的附屬品"運氣",想拿獎杯比較是像還有閒錢(基本體力)可以玩玩刮刮樂(運氣分組)的感覺。
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,也跟領悟運動"可愛"時的年齡有關,難道再投入可以成為4x歲運動員?如果是20-35的年紀,我想我也會執著於某項運動的登峰吧?! 不知可否這樣定義: 60進步到90是健康的,90進步到100 可能還是健康,也很可能是不健康的(對荷包不健康,對親密的人不健康,甚至對身體也不健康...想想靠吃止痛藥過日的選手),但是這些都是自我的定義,比不上用盡所有能量來追求登峰造極者那樣的毅力來的可貴(話說運動員101分的時候,荷包健康也會大逆轉喔)。
令人至今仍持續運動不懈,本質上跟競賽絕對有關,為何要參加比賽? 驅使自己願意為了一個目標而持續且長期的練習過程,才是運動持續的精隨 受傷與健康是運動的朋友,走在運動的路上,可能是受傷也可能是健康 有賴正確的的運動觀念與身心素質,才能讓你在運動生活的路上長長久久, 競爭是健康的,我想合理的參加比賽應該是維持運動最好的方式!!
- Apr 13 Tue 2010 10:47
運動雜想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